近年来,反式脂肪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术名词,一跃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热词,是因为它对人体健康又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那么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真像很多媒体说的那样呢?
反式脂肪酸的潜在危害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或者动物实验,都研究过反式脂肪酸可能对机体带来的各种潜在危害。在所有的调查中,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产生影响的证据最明显,因此被广为接受。
因此,世卫组织(WHO)以及各国卫生主管部门对反式脂肪酸的规定,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而制定的。比如,WHO就建议,每天从反式脂肪摄入的热量不应该超过食物总热量的1%(大约为2克)。中国也采取此标准来做评估。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安全标准”,只算“指导意见”,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超过了这个量就对人体“有害”,比这个量低就“安全”,不是这样的。这个标准的意思是说,“低于这个量,带来的风险可以接受”。因此,我们在面对反式脂肪酸时所要追求的,也还应该是“尽可能低”,越少越好。
至于所谓影响早期生长发育啦,导致Ⅱ型糖尿病啦,诱发高血压、癌症等疾病啦等等,这些说法到底有多少是真的由反式脂肪酸所导致的,其实目前尚无确切的证据来证实这些说法。不过,没有证据不代表不存在这样的风险,总之,尽量少点摄入反式脂肪酸,总不会是坏事。
如何避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
首先,选择食物油时,对植物油要特别注意。应当注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其实,植物油是我们平时摄入反式脂肪酸最主要的来源。控制植物油的摄入量,其实就是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其次,含有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如饼干糕点、奶油面包、威化饼干等食物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都挺高的,不适合多吃。至于平衡膳食、适量运动,这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应该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