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果然资讯 > 健康饮食 > 什么是三伏天灸?

什么是三伏天灸?

更多
来源:银果资讯频道编辑:晓瑶发布日期:2014/2/21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7月18日入伏第一天,这预示着一年中气温高且潮湿、闷热的“三伏天”到来了。

今年的入伏时间相对去年晚了4天,今年的“三伏天”也比去年少了10天,初伏在7月18日至7月27日,中伏7月28日至8月6日,末伏8月7日至8月16日。“三伏天”中以中伏为最热,而今年的中伏时间比去年少了10天,因此人们感觉会舒服很多。

三伏养生有讲究

1、饮食有讲究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潍坊的伏天常常表现为高温高湿,白天日晒严重,夜晚较为闷热,容易发生中暑现象,所以伏天里要多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或者热茶,少喝带糖分的饮料。另外,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应适当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菠萝、西瓜等。

炎热的天气还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应多吃一些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绿豆、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食物。同时,牛奶营养全,可以温脾、补水、滋阴,也是夏季良品。

2、谨防空调病

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很多都有空调,室内气温与室外的高温反差很大。大热天人们在室外行走时,皮肤上的汗腺大开,突然进入到十几二十摄氏度的空调环境中,这时体内的暑热还没来得及排完,寒气就突然袭来,很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和病症。此外,空调房内门窗密闭,缺少新鲜空气,致病菌等容易在空调房内寄宿、生长繁殖等,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于如何预防空调病,专家建议要适当地起身运动,经常去空气新鲜的地方换气,注意不要对着风口吹,空调温度尽量不要低于26摄氏度,若不好调节温度,可以加一件长袖或长裤挡风,平时少吃凉性的食物例如冷饮,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温性的食物例如生姜。对轻微感冒症状者,可以适当吃一些中药,例如藿香正气水等。

3、三伏天疚

中医有套理论称为夏病冬治、冬病夏治,它是时间治疗的一部分,按照不同时节多见的病种,在其相反的气候下作出治疗,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而其中一种比较为人熟悉的治疗,就是在三伏天下进行的天灸。

在古时没有药贴的时候,三伏天灸是用最原始的艾绒直接火灸,现时为了使操作方便些,都换成了药贴。由于贴上去药物多由性味辛热的中药组成(如附子、白芥子、姜汁、冰片等),因此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除了不宜敷贴过久(一般建议成人于二至三小时后取下,小儿则一小时,或根据皮肤的感觉以微热为度),还有可能在皮肤上留下疤痕,这点是需要注意的。

天灸所选用的穴位也因应病种而定,如治疗咳喘会用定喘、肺俞、肾俞、天突,治疗胃肠疾病会用中脘、天枢、足三里,表虚易感冒和鼻炎可以加上风门等。一般每次约选四至六个穴位(双侧),把一粒像花生大小的药贴在穴位上,按时取下,如出现创口可按一般伤口护理。治疗时间以三个「庚日」的正日最好,如果错过了可尽快补回,根据病情也可以在三个庚日的前和后一个庚日再作多一次治疗合共五次。在中国每逢天灸的日子,各地的中医院都挤得水泄不通,万人空巷的场面足以证明这种疗法是多么的受欢迎,当中更不乏从香港澳门远道而来的客人,据研究说这种疗法对防治鼻炎和哮喘的有效率达六成,绝大多数病人治疗三年后症状都得到较显着的改善。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