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果然资讯 > 食品安全 > 十二类人群不宜饮牛奶

十二类人群不宜饮牛奶

更多
来源:银果资讯频道编辑:果果发布日期:2014/3/4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它含有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及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脂肪。常喝牛奶对人体的健康大有裨益,然而,牛奶并非人人皆宜。
乳糖不耐症患者
有些人的体内严重缺乏乳糖酶,因而使摄入人体内的牛奶中的乳糖无法转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供小肠吸收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大肠,使肠腔渗透压升高,使大肠粘膜吸入大量水分,此外,乳糖在肠内经细菌发酵可产生乳酸,使肠道PH值下降到6以下,从而刺激大肠,造成腹胀、腹痛、排气和腹泻等症状。
牛奶过敏者
牛奶中的蛋白质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性蛋白。有些人对这种异性蛋白会产生过敏反应,喝入牛奶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个别严重过敏的人,甚至会出现鼻炎、哮喘或荨麻疹等。
缺铁性贫血患者
食物中的需要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当人们喝入牛奶后,其体内的亚铁就会与牛奶中的钙盐、磷盐等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从而使铁的含量减少。如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喝了牛奶,会加重其贫血的症状。
返流性食管炎患者
牛奶有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作用,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管炎。
腹部手术后的患者
此类病人多有肠胀气的症状。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和酪蛋白。这些物质在胃肠内不易被消化。它们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就会产生气体,从而使患者肠胀气的症状加重,不利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急性肾炎患者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在人体内分解的过程中可产生多种含氨物质。这些物质大多可经肾脏排出体外。而急性肾炎患者的肾脏排泄功能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再喝入含蛋白质较多的牛奶,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使病情加重。
腹腔和胃切除手术后患者
此类病人体内的乳酸酶会减少,乳酸酶减少将导致牛奶中的乳糖不能分解,乳糖集聚过多就会在体内发酵,产生水、乳酸及大量二氧化碳,使病人腹胀。
胃切除手术后,由于手术后残留下来的胃囊很小,再饮用含乳糖的牛奶,其会迅速地涌入小肠,使原来已不足或缺乏的乳糖酶,更加不足或缺乏。
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特点是肠道肌肉运动功能和肠道粘膜分泌粘液对刺激的生理反应失常,而无任何肠道结构上的病损,症状主要与精神因素、食物过敏有关,其中包括对牛奶及其制品的过敏。
消化性溃疡患者
牛奶虽可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但牛奶能刺激胃黏膜使其分泌大量的胃酸,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
消化牛奶中的脂肪,必须供给胆汁和胰腺酶,牛奶加重了胆囊与胰腺的负担,结果使症状加剧。
平时有腹胀、多屁、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者
这些症状虽不是牛奶引起,但饮用牛奶后会使这些症状加剧。
经常接触铅的人
牛奶中的乳糖可促使铅在人体内吸收积蓄,容易引起铅中毒,因此,经常接触铅的人不宜饮用牛奶,可以改饮酸牛奶,因为酸牛奶中乳糖多已转化成了乳酸。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