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烤红薯
香喷喷,甜丝丝,好吃看得见。2毛钱一斤。只是吃多了会打屁。蠢人俗称“勺货”。
2.爆米花
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走街串巷。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是小时候崇拜的魔术师!
3.绞绞糖
两根冰棒棍,加一团明黄色的糖稀,1毛钱一团。搅一搅,拉一拉,又好吃又好玩。
4.棉花糖
最不可思议的小吃,5分钱一团。一勺勺的糖进去,一团团棉花出来。棉花能吃,还是甜的!天哪,这可能是我少年时期,最向往的一种东西。
5.果丹皮
很多人都是吃它长大的,能让20年后的人们念念不忘。1毛钱一根。
6.冰棍
真的是“冰”棍,除了冰就是棍子,绝对名副其实!5分一根。
7.泡泡糖
长长的一条,用红一半白一半的纸包着,上面有一个小姑娘吹泡泡。在“大大”出世以前的绝对“大哥大”。我们用的都是它!
8.无花果
一个小小的白色袋子,上边印着“无花果”三个字。里面装得就是那酸酸的甜甜的干干的无花果了。很长一段时间困惑于无花果到底什么样子,这细细的干干的丝,一点也不象花,就更不象果啦。
9.猪油膏
物质匮乏的年代,猪油膏可以说是高价零食,5分钱可以吃一碗云吞面,小小的一块猪油膏要卖到4分钱。以前的人缺乏油水,难得买一次猪油膏也舍不得一口吞进肚子,而是小口小口地舔,慢慢品尝个中的滋味。
10.卜卜星
你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卜卜星的味道,但是你一定还记得包装上的那个扫把巫婆。这个当年让无数小孩痴迷的零食也算得上是膨化食品的鼻祖了。那个年代还没薯片,这一粒粒金黄色的小球,又香又脆,身价从最初的5毛涨到后来一元钱一包。这颗小小的圆球吃起来没什么分量和质感,但吃到最后还不忘挖包装袋角落的椒盐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