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频繁的洗澡会洗去身上本来就不多的皮脂,加剧皮肤干燥,从而导致皮炎;用力的搓洗也会致使本就脆弱的表皮受损,细菌、真菌趁虚而入,造成皮肤感染。而最近的这项研究明确显示经常性的皮肤受损会引起免疫能力下降,随之而来的炎症日积月累,最终的产物就是——皮肤癌。
专家建议:一周洗澡2-3次就够了,而且搓洗的力度也不要太大,身上有些污垢并不会影响健康,甚至还会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一日不洗澡,伴着夏季的汗臭味入睡,对于南方人来讲,真的是一时间难以接受。改变只能慢慢来,就先从正确洗澡方法开始吧。
洗澡时来点“小动作”可治病
1、疲劳时常搓脸
多数人有这种感觉,在疲劳时搓一搓脸,马上就会神清气爽起来。洗澡时搓脸能加速血液流动,同时舒展表情肌,洗澡时搓脸的速度以每秒1次为宜,每次不少于3分钟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40℃的温水消除疲劳最理想。如果水温过高,消耗热量多,不但不会消除疲劳,反而会感到难受;水温过低,血管收缩,不易消除疲劳。
2、消化不良勤吸气
食欲不振时可以在饭前30分钟入浴,用热水刺激胃部,待身体暖和后,再用热水在胸口周围喷水,每冲5秒休息1分钟,重复5次。泡澡可以先在热水中泡20-30分钟,同时进行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气让腹部鼓起,然后从口吐气),再用稍冷的水刺激腹部,这种冷热水的刺激能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
3、便秘揉肚子
洗澡时可以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同时腹部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并淋浴腹部,可治疗慢性便秘并防治痔疮。而神经性便秘,则要沿着肠部用40℃热水冲3分钟左右,再用25℃的温水冲10秒钟,反复5次,可让大肠的蠕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