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有毒素 食用需谨慎
贝类有毒素,食用需谨慎。天气转寒,喜欢吃贝类、鱼类等海鲜的人们也开始蠢蠢欲动,面对市面上各色各样的贝类食物,你在品尝之余,可得留个心眼,若在细节上稍不注意,最后只会让你的健康遭殃。
贝类毒素分析:
贝类毒素属海洋天然有机物,它的形成与海洋中有毒藻类赤潮密切相关。能形成赤潮的微藻约有184~267种,其中有毒微藻约60~78种。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往往通过食物链进人贝类体内,因而通常称这些毒素为贝毒,人们食用带有贝毒的贝类而中毒(小编前文提到“海鲜中毒事件:18游客疑食海鲜中毒”)。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poison,PSP)是海洋贝类毒素中比较普遍的一种,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PSP主要产自海洋中的单细胞甲藻,通过贝类摄食含毒藻类从而在贝类体内富集。PSP的毒理作用是神经肌肉麻痹剂,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大量存在于软体贝类中,一般在食用后会产生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中毒症状,因此往往被误为食用了被微生物污染的海产品引起的,从而忽视了贝毒的主导作用。
食用贝类食物需谨慎:
专家提醒市民,儿童、老人和病人应该尽量避免吃贝类。普通市民食用贝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到信誉良好的地方去购买,尽量别到路边小摊上食用,要选购鲜活贝类,不要购买已死亡贝类;其次,应将贝类在清水中浸养一段时间,并定时换水,使贝类自行排出体内毒素,食用前使用清水漂洗。另外,市民一次吃的不要太多,吃时应该只吃贝肉中呈圆形的部分,避免食用周边发黑的部位,那一般是它的内脏、生殖器及卵子。
烹饪贝类的过程也是关键。第一,食用前使用清水漂洗,使毒素溶于水中, 去除或减少贝类毒素含量; 第二,由于贝类毒素主要集中在肠腺,在加工贝类时必须清除肠腺。第三,烹煮时一定要彻底,水温达到沸点后,虽然不能把耐热的毒素完全消灭,但会大大减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