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机农业的梦想, 一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情侣, 放弃优越生活来到珠海三灶开荒种地,种植有机菜。坚持原始耕作模式的他们如今已经把农园面积扩大到300 亩规模。虽然尚未盈利,但他们仍希望用“融资参与”的模式继续他们的农业梦。
有机蔬菜耕作拒绝化肥
邹邹和女朋友“鱼片”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邹邹学的是农业经济管理,“鱼片”学的艺术设计。对农业深感兴趣的邹邹2010 年到珠海考察,他们相中了珠海三灶的一块土地, 希望在珠海推广有机食品。为了支持邹邹创业,“鱼片”放弃了在电视台的高薪工作和邹邹一起扛起了锄头。
2010 年末,在向亲友借到30 万元启动资金后,占地30 亩的“绿手指市民农园”破土动工。锄草、平地、引水,他们都亲力亲为, 他们后来还请了4 位农民帮忙打理农园。
邹邹要求自己农园的有机产品全部实现无污染和天然,保持原始的耕作方式。肥料用的是绿肥、棕肥,鸡不喂养饲料,甚至除草也不用农药,全部手工完成。在农作物生产缓慢的时候, 为了让农园能运作下去,曾有人建议他们使用化学肥料,但遭到了邹邹的拒绝。邹邹认为,推广有机食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是他们的原则,这是不能被改变的。
邹邹告诉记者, 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农园开辟不久就遇到了寒流,养的鸡死了不少。一年多时间,农园终于步入了正轨,但直到本月才实现收支平衡。
双方父母也曾担心他们过得太辛苦, 撑不下去, 甚至多次劝说他们放弃, 但两人的坚持最终还是打动了父母。
本月,邹邹成功说服了当地农民,在三灶又承包了一块300 亩的土地,“先耕种后谈钱”的模式让两人兴奋不已。
融资参与同担风险
邹邹告诉记者, 他们现在在珠海已经有200 个家庭会员, 每周他们都会将自己农园拥有的产品告诉这些家庭,会员家庭根据自己的需求订购产品后,邹邹便开车将有机食品送到市民家中。由于邹邹的有机食品是由农园直接配送,因此价格比超市的同类产品便宜一半左右。超市卖20 多元一斤的有机菜心在邹邹的农园价格每斤不到10 元。
据了解,邹邹的“绿手指市民农园”采用的是一种CSA 的推广模式,即“社区支持农业”。该模式上世纪70 年代在欧洲和日本、台湾发展成形,并逐渐成为有机食品消费的主流渠道。通过这种渠道, 可以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直接对接,无需通过超市系统,这种模式在中国刚刚兴起。
邹邹告诉记者, 在珠海消费有机食品主要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 特别受怀孕妈妈或刚生小孩的妈妈青睐。邹邹认为,珠海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对有机食品更容易接纳,因此他这种CSA 方式销售有机食品的模式将很有市场。
邹邹希望在他的果园实现“融资参与”,风险同担。邹邹计划将农园一年的产能平均成若干个份额, 让市民预存一年的消费金额。“例如我们将农园的产品平均成300 个份额, 市民按照出资额购买这些份额一年的产品,农园产能高了,市民分得的产品也多,农园收成不好,市民分到的产品就少。”邹邹解释说,这种风险共担的模式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了,这样做既可以减轻农园的风险, 也保证了他们的产品无须进入市场, 百分之百实现有机生产,特供给市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