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果然资讯 > 食品安全 > 切丝→染色→牛柳”的

切丝→染色→牛柳”的

更多
来源:银果资讯频道编辑:shenglianshan发布日期:2014/2/25

(图为:加工窝点)

鸡柳怎么就变成了牛柳?小小租房里面有着什么秘密?13日晚上10点20分许,记者随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对加工窝点进行了突击检查。

租房里查出胭脂红和苋菜红等添加剂

加工窝点位于硖石街道桃园里17幢34号101室内。连敲了好几下门,一名头戴运动帽的男子才开了门,这便是送货的男子。

“有人反映这里在加工东西,是不是有这种情况?”执法人员询问。

男子点头承认。“我加工禽肉。”他说,加工的地方就在房间中。

这是一套一室一厅的居室,每个房间大约10平方米左右,当时,该男子的妻子陪着儿子坐在外间的小床上看动画片,里面那间房就是加工区,并且还跟厕所间连在一起,角落里还摆着捕鼠笼。房间没有装空调,所有的门窗都紧闭着,靠着一把小电扇吹出微弱的风降温,封闭的环境让人一进入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腐臭味,混杂有家禽味、汗酸味、厕所味等。

加工区里摆放着两个冰柜,其中一个冰柜里放着当天刚加工的产品,另一个冰柜放着前一天卖剩下的产品。

据了解,男子姓陈,1978年出生,安徽芜湖人。

“这些是什么东西?”执法人员问。

“鸡柳。”陈某回答。

随后,执法人员又在桌上发现了胭脂红和苋菜红等添加剂,执法人员表示,这些都是染色剂。除此,还搜查出了亚硝酸盐等食品添加剂。

解冻+切丝+染色+调味=“红色鸡柳”

陈某坚称自己加工的产品为“鸡柳”,他在租房中进行所谓的“鸡柳”加工,已经做了一年多时间。

陈某说,平时从农批市场购买冰冻的鸡胸肉,回到家进行解冻,用切丝机切碎,再用胭脂红和苋菜红添加进去染色,混合盐、味精、亚硝酸盐等,原本白色的鸡胸肉,立刻变成了红色的鸡柳,成了一盘可以直接炒的净菜。

“这么加工是为了根据市场需要,变红是为了让鸡肉好看一点,新鲜一些。”对于让鸡肉变红的原因,陈某这样解释。

每天清晨四五点钟,陈某加工好的“鸡柳”送到农贸市场。“中心菜场为主,城东菜场也送,但才刚刚开始送。”陈某说,平均每天他能出售100多斤,春节等旺季时每天能出售约200斤,每斤的价格在8.7元左右。

“以前我们也洗洗炒来自己吃,后来自己不想吃就不吃了。”陈某妻子说。

夫妻俩之前在温州打过工,在工厂做皮鞋,但是做皮鞋赚不到钱,所以陈某跟人学习食品加工,听说海宁也有人加工这些,他便来到海宁,这一做就是一年多。

陈某涉嫌无证生产加工

根据突击检查的情况,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科科长洪生良表示,这是一处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也没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的加工场所。

加工场所卫生状况比较差,跟生活区联在一起,既没有食品生产管理制度,也没有卫生防护设施,加工人员更没有健康证。添加的东西很随意,凭他个人喜好添加一些亚硝酸盐、色素等食品添加剂。

根据相关标准,胭脂红85和苋菜红60两个添加剂是违规添加剂,下一步将根据调查和检验结果进行处理。

由于陈某涉嫌无证生产加工,执法人员依法对他使用的原料、工具、设备进行就地封存,对加工的产品进行检验。

同时,记者了解到,8月13日,硖石工商所对农工商超市销售的牛柳第一时间进行了检查,也对其进货的渠道进行了调查。

硖石工商所所长助理许海东表示,目前获知农工商的牛柳是从市中心菜场进货的,根据对中心菜场进货点的调查,初步掌握的情况为:中心菜场摊主认为,他是以鸡肉预制品卖给农工商,农工商方认为是按照牛柳的渠道进来的,对双方的矛盾焦点还要进一步核实调查。


标签: 鸡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