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笋的特色与作用
酸笋是南雄传统的调味佳品,菜肴中加入少量的酸笋,其味浓郁绵长。酷暑天,剩菜中加入少许笋汁,剩菜虽过了夜而无馊味。城乡多数家庭都备有酸笋缸。阿昌族人喜食酸味食品,主要有酸笋、酸菜、酸肉,这是阿昌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酸食是阿昌族的每日必不可少的菜肴,是常见的酸食品是酸笋和酸腌菜。事实上,很多地方都有食用酸笋的习惯。
阿昌族酸笋制法
腌酸笋的季节在春秋两季,当竹子出笋后,长出约30公分高时,便可连根砍下,剥去笋壳,切成笋丝或笋片,放于陶罐中,撒上盐巴,置于火塘边,烘烤数日,酸味即出,便可随食随取。酸笋可单独吃,也可和其它鱼肉、蔬菜一起煮着吃,其味鲜美,凡食者无不称道。
南雄酸笋制法
腌酸笋的季节在春秋两季,当竹笋发出嫩芽,长出约30公分高时,便可连根砍下,剥去壳,切成片,取“不见天”井水(清晨不见太阳光的井水),与竹笋一齐藏入缸中,腌制10天左右,即可食用。
将笋剥壳洗净后,烧开一锅水,投笋入其中,煮十分钟左右,熄火,就这样在水中泡着。当天就可食用。吃不完的话,每天换一次水。如果不换水,笋就会慢慢变酸。
烹制酸笋十分简单。只需将酸笋切成细丝,锅烧红,把酸笋下锅煸干,就可任意烹制。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由于酸笋是用米水泡制的,略带酸腐之气,不先行煸干,气味未免不佳。而煸干后的酸笋,酸味不减,又能更好地与配菜两相吸附,十分入味。
云南地区的傣族有食酸笋的习俗。形成这个习惯有两个原因,一是傣族居住的地方气候炎热,食酸能防暑解热,因此傣家大部分菜肴都带有酸味。二是傣族居住地区属亚热带湿热气候区,竹林随处可见,竹笋取之不尽。因此每家每户都要腌百来斤酸笋。没放辣椒腌出来的是雪白色,放了辣椒腌出来的是暗红色。
酸笋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对身体有好处,傣家人说:常吃酸笋能减肥。
TIPS:需注意的是,民间有一种说法,笋性极发,酸笋尤甚,身体有恙或有暗疾、皮肤病的人需忌口,是不能吃酸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