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记忆】外婆做的豌豆酱
说是豌豆酱,准确来说,应该是豆瓣酱吧!从小,家里人都称之为“豌豆酱”。然而,“豌豆酱”的原料却并不是豌豆,而是蚕豆。在我的家乡,都把蚕豆称为豌豆。
等蚕豆熟了的时候,外婆就开始自制豆瓣酱了。豆瓣酱可以直接吃,可以放的菜里做调料用。记得那时候,外婆做的一道蒜酱茄子就特别好吃!至今都忘不了!现在偶尔回想起当年的事,忍不住在网上搜索豆瓣酱的做法,也想过自己尝试着做,奈何只隐约记得是将蚕豆煮熟发酵,然后拌各种调料后放入坛子中储存,过不久就可以开坛吃了。那时年纪还小,从未想过之后的事,只记住了吃……
早年受一位恩师的影响,接触了佛禅。由此听过一个关于豆瓣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女施主仰慕一个寺庙的主持。她听说此人很有道德、修行。终于有一天,她亲眼见到了这位师父,交谈甚是投契。
然而,后来,老和尚却发现女施主落下了一个瓦罐子,主持心想:真是胡涂!怎么把骨灰罐都留下来?于是赶快把他供在灵堂,摆上香花灯烛,并且诵经超度。后来因误会,众人打开了那个骨灰罐,却发现,原来是一罐子豆瓣酱。住持师父朗声大笑道:“奇哉!奇哉!我天天替他上香礼拜,原来拜的是豆瓣酱。”
外婆的一辈子都是老好人,晚年信了基督。有的时候像个小孩子一般缠着我教她唱赞美诗,因为她认不得几个字,也不会看谱。而为了能“哄”住我,她会给我做很多好吃的,比如:“豌豆酱”。想起儿时,只要有“豌豆酱”,我便能吃下好几碗饭,外婆总是看着我狼吞虎咽地,总会故意大声地“骂”一句:“好吃鬼!”之后又慈祥地念叨着:“多吃点饭,身体长得好!”
她们那个年代,并不懂什么养生道理,只知道要多吃饭,身体才会好。简单而淳朴,却倾注着对我们儿孙辈无私无尽的爱。
故事里的住持拜的不是一罐豆瓣酱,而是内心真善美的宫殿,而外婆做的“豌豆酱”也不是豌豆酱,而是一颗对子孙后代怜爱的心。
如今羁旅在外,十分想念家乡。每逢打电话回家,外婆总会说:“在外要注意身体,一定要吃好!”我偶尔会提及,十分想念她老人家做的“豌豆酱”。外婆总是笑着说:“好吃鬼!”一如小时候她一边“骂”着我“好吃鬼”,一边给我打门前枣树上的大红枣一样。
如今快到中秋,难得的假期,同事都纷纷订票,等待着一年中难得几次的相聚。看着网上火车票的出票系统,我似乎已经闻到外婆家“豌豆酱”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