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又到了洗冷浴的时候。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冷水浴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健身方法。
冷水浴是利用低于体表温度的冷水对人体的刺激,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进行冷水浴锻炼的人,其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不进行冷水浴锻炼的人。另外,冷水可以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来抵御寒冷,并因此消耗体内的热量,使其不被当作脂肪储存起来,从而使人体态健美。
冷水浴有多方面的作用,对皮肤来说,能使血管先收缩后扩张,增进血液循环效率,而增强皮肤营养,使皮下组织堆积一定量的脂肪,使皮肤外观年轻,富有弹性,不易患皮肤病。
冷水浴能锻炼皮肤温觉神经感受器,消除不正常出汗。对全身而言,冷水浴能提高身体对寒冷的快速适应力,不易患因着凉而起的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及过敏性鼻炎等。冷水浴促进皮肤内脏间的血液来回循环。血管的一张一缩锻炼了血管弹性,能预防血管硬化及因此而引起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
冷水浴有如下强身作用:
1.使血管弹性增强,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3.冷水刺激时人会不自主地深吸气,接着便使呼吸暂停几秒钟,再转为深呼气。这样可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对于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4.冷水刺激后可使肠蠕动增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大便的通畅,对于消化不良和便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冷水浴还能保持皮肤清洁,适当的水流刺激,对皮肤、肌肉能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
虽说冷水浴对人体有好处,但是有些人是不适合洗冷浴的。
下列几种人不宜洗冷水澡:
(1)高血压病人:皮肤一接触冷水,血管就急剧收缩,大量血液涌回内脏,使本来就高的血压更升高。严重者可使脑血管破裂、出血、中风、昏迷甚至死亡。血压轻度增高者可洗冷水澡,但只能慢慢来,即先用冷水洒一洒,搓一搓身体的某些部位,不要一下子来个“冷处理”。
(2)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病人:神经受寒受凉后,疾病会更加剧烈。
(3)对冷过敏的人:如寒冷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不要洗冷水澡。不发作时想锻炼皮肤,可行逐步降温法,即最初洗热水澡,渐改为温水澡,再步步降低水温,直到水温已相当低但又不发病为止。
(4)婴幼儿及60岁以上的老人最好不要洗,女性在经期、孕期不要洗,平时水温也要避免过低。
(5)因长期持续加班或生病而导致免疫力较差的人、对冷水敏感者也不宜洗冷水澡。
(6)心脏病患者洗冷水澡,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洗冷水澡的方法正确,是有利于健康的。冷水澡虽好,但是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需要一定的身体准备。最好能从夏季开始,一直坚持到秋冬季,这样能够逐步适应寒冷的刺激,体力上也有保证。
第二,健康状况不佳时应暂缓进行。凡是患有较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呼吸道疾病以及化脓性中耳炎、眼结膜炎、感冒发烧等疾病或感到身体疲劳、虚弱、睡眠不足、情绪不佳时均为冷水澡的禁行期。
第三,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最好不要洗冷水澡。例如,有慢性疾病者应当在疾病缓解后,征得医生的同意才能洗冷水澡。洗澡时最好能随身带上一些应急药品,出现不适立即终止。
第四,洗冷水澡前先做热身运动。用手揉搓皮肤数分钟,感觉发红、发热为止;洗澡时,先往四肢部位“浇”水,数分钟后再冲胸、背部,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水温不要过低,以5℃—25℃为宜,时间也不宜过久,10—15分钟左右即可,最长别超过半小时。
第五,洗冷水澡时禁止盲目延长时间。人在冷水中时间越久,能量丧失就越多,体温中枢对产热的调节如果跟不上,或者因为体能耗尽而发生意外。所以应根据自己的对冷水的耐受力确定洗冷水澡的时间,到时即停。
第六,切忌空腹或者饭后、睡前洗冷水澡。因为洗冷水澡能量消耗大,空腹进行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如果吃过饭洗冷水澡,冷水刺激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容易发生腹痛和腹泻。睡前洗冷水澡会使神经兴奋性增强,影响睡眠。
第七,洗冷水澡前后切忌饮酒或者烤火等暖身行为。特别是饮酒,许多人认为它能御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饮酒之后,确实能暂时增加一些温暖感觉,但同时也使体热散失相应加快。此外,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能降低心肌的收缩力,影响心脏的正常机能。
第八,剧烈运动后不洗冷水澡。因为这时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如果突然“遭遇”冷水,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等不适;在洗澡过程中,如果出现皮肤持续变白、头昏等症状,要立即停止,以免发生意外。
第九,不适时要停止。洗冷水澡的时候,如果觉得很冷且发抖、皮肤持续变白、头昏等身体不适的情况时,要立即停止,千万不要逞强。
第十,洗后要保暖。洗冷水浴除时间不能太长外,洗完后也要马上裹上浴巾或穿上浴袍,并立即穿好衣服保暖,以免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