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营养与功效】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与土茯苓是二种不同的药物,茯苓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菌丝在松树的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土茯苓是常绿攀缘状灌木。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吗?
土茯苓,别名有很多,如禹余粮、白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冷饭团、山猪粪、山地栗等,多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土茯苓的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
据《本草正义》记载:土茯苓利湿去热,能深入脉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能解水银、轻粉毒,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对关节疼痛、毒火上行、咽喉痛溃等一切恶症均有较好疗效。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其主要功能有解毒,除湿,利关节,治梅毒,淋浊,脚气,疗疔疮,痈肿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等。
常见的土茯苓食疗菜谱为土茯苓炖龟,是脾胃功能不好、夏季皮肤湿痒、易患上皮肤病者清补解毒的最佳汤品。它以龟与土茯苓为主要原料,加上黄芪、枸杞子、淮山、红枣、党参等药材,既清润又滋补。乌龟有滋阴壮阳、健肾健骨的功能。入药最好选用金钱龟,但价格昂贵,故可选用一般的草龟,亦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还有一些常见的土茯苓食谱,如绿豆土茯苓糖水,有祛湿热、解毒凉血的功效;三米土茯苓汤,主要原料油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与土茯苓,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湿通络,适合家中老人家饮用一款温和汤水。
服用土茯苓的几点禁忌:肝肾阴亏者慎服;服用时忌喝茶;如用土茯苓泡水,装载的容器绝不能是铁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