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砂仁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的宋代出版的药学著作《开元本草》中就首次记载了春砂仁的药物功效。春砂仁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春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的成熟果实,其正宗产地在阳春市郊东部的蟠龙村金花坑内,故有阳春砂之称,又称春砂仁。它是一种常用、贵重的中药,具有温脾、健胃、引气调中、消食安胎的作用,还被制成春砂仁蜜、春砂仁酒等,成为随处可见的养生保健品之一。春砂仁的产地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春砂仁主要成分为挥发油,主要有乙酸龙脑脂、樟脑、柠檬烯、龙脑、月桂烯等26种。其有效成分可以加快胃肠平滑肌蠕动,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而不刺激胃酸分泌,调节胃动力等,因而可以广泛地应用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上。
春砂仁全身都是宝,叶、花、根、茎均可入药。春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三经。它的保健和治疗功能在于健脾健胃和化湿两方面。健脾胃在于刺激胃分泌各种消化酶,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还可增强胃动力,促进胃肠排空;化湿是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使病理产物快速排出体外,从而减轻这些毒素对身体的损害。
总的来说,春砂仁具行气和中,和胃醒脾,收敛止泻,理气安胎,宽胸健胃等功效。主用于脾胃气滞或中气不足所致的多种消化道病症,如胸膈胀满,气滞食积,呕吐泄泻;又如脾胃虚弱,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再如气逆作咳,痰多喉痒,呼多吸少。
秋季气候干燥,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在进补、或在油腻寒凉的饮食中佐之以春砂仁,或喝上一小杯春砂仁酒,以达到驱寒助消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