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午餐缩水】“营养午餐”变质 需用阳光监督消毒
“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营养午餐。”连日来,在湖南凤凰县支教的大三女生小梁连发微博,揭露支教看到的“营养午餐”现状,“国家拨款3元弄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一片小面包,你们要让这些孩子饿死吗?”小梁说,面包直径6厘米、厚1.5厘米。
2011年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这一计划的推出,就是希望借助国家的力量,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够吃饱饭,吃好饭,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国家希望孩子们能够享有的营养午餐,经过层层克扣,最终分发到孩子们手中的只剩下一盒牛奶及一片巴掌大的小面包,如此这般的“营养”怎能满足孩子们的成长发育所需呢!
事实上,像吃不饱的营养餐这样的事件已经不是个例了,自从农村学生营养餐计划实施以来,各地曝光的营养餐问题一直就接连不断,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一学校与供货商联合,从每份中提取一元钱的利润;云南省宣威市某小学提供的面包属“三无”产品;贵州省织金县八步镇中心小学学生食用营养餐后,集体中毒……一个个调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国家下大力气扶持开展的“营养午餐”计划究竟“营养了谁”,是哪些黑心的人在从孩子最里面抢食呢?一个又一个私吞国家财产,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都将矛头指向了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部门的黑心官员。虽然目前凤凰县小学出现的“营养午餐”遭克扣事件已经调查清楚,相关负责人已经被免职,但要想彻底改变学生“营养午餐”变成“问题午餐”的乱象,单纯靠事后的查处问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各方监督的力量引入到“营养午餐”计划中来,让阳光为变质的“午餐”消毒杀菌。
一方面要加强现有的行政体系内的自我监督机制,对于营养餐的经费支出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审计,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外部监督。这种外部监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学校层面上,建立由家长、退休教师等参与的家长委员会一起管理项目的伙食或者账目;二是整合地方的力量,比如可以由当地的县委、团委、政协、两会代表、老教师协会等参与,作为外部力量进行评估、检查、监督免费午餐的实施。如此这般,双管齐下,才能真正使得国家从财政经费中挤出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孩子们身上,彻底避免这边孩子们“营养不良”,那边黑心官员们却“肥的流油”之类的乱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