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果然资讯 > 食品安全 > 枣刚刚上市就曝食品安全问题 不催熟不含糖精的枣大荐

枣刚刚上市就曝食品安全问题 不催熟不含糖精的枣大荐

更多
来源:银果资讯频道编辑:深蓝发布日期:2015/9/6

编者按:现在正是枣上市的时候,就有不法分子将不太熟的枣用糖精水烫,烫过的枣就与自然熟的枣无差别了,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这种糖精水烫过的枣含致癌物质,短时间内吃大量糖精钠,会造成急性大出血,对肝脏、肾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小编支招,在先尝鲜平台出售的枣都是通过各项指标检查的,经过化学分析的枣,市民可以放心购买。点击了解详情>>>云南冰糖枣 300g  23元

枣

枣子开始变红 图片据北京晚报实验

又到了枣子大量上市的季节,近日,网络上又出现一种名为“糖精枣”的东西,该物品实为滥用添加剂将鲜枣变红、增甜后的枣。9月1日,海口市查获了一辆货车上的3.3吨“糖精枣”并且据调查,现仍有部分“糖精枣”已经流向了市场……

9月1日凌晨,海口市琼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警方突击检查了海口市的一家水果批发市场,查获封存了一辆货车上的3.3吨疑似问题青枣。执法人员从中现场抽取2箱青枣送海南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检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箱青枣每公斤分别含糖精钠0.3克和0.1克,为“糖精枣”。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新鲜水果不允许添加糖精钠,“糖精枣”违反了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

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不参与体内代谢、不产生热量、无营养价值、随尿排出,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当食用糖精钠量较多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国家标准中已经明确将鲜枣等瓜果列为允许添加之外。短时间内吃大量糖精钠,会造成急性大出血,对肝脏、肾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严重了可以致癌。

现在上市的大枣,绝大部分都是被“催红”的。而催红青枣的方法很简单,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就是在加了糖精的水里泡一泡。青枣倒入添加了糖精钠的水中只需要浸泡几小时后,就会被糖精发酵,原本青涩的枣就会变成大红枣,吃起来也非常脆甜,这就是青枣变红、涩枣变甜的秘密。

专家支招

买枣三步骤:一看二摸三尝

一看 目前市场上提前出现的大枣,基本都不是自然成熟的。从外观看,绿红分明、颜色发暗为铁锈红、暗红色的,就是糖精浸泡过的。而自然成熟的大枣由绿到黄到红逐渐成熟、变色,果皮上有这样绿黄红的不均匀的自然颜色,不会绿红分明。

二摸 大枣成熟的部位果皮褶皱,根部萎蔫,不耐储藏,时间久会果皮果肉分离。

三尝 糖精泡过的大枣极甜(而且洗枣的水也是甜的),尤其是果皮,比果肉更甜,甚至微微发苦。

9月6日最新消息:

海口查获3.3吨“糖精枣”,系劣质枣浸泡成。不法分子将收购来的劣质枣经糖精钠温水浸泡,便可“生产”出卖相颇佳的青枣。近日,海口市查获了3.3吨“糖精枣”,弃枣逃离的货主自首归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9月4日新华网)

“糖精枣”,又见食品“高科技”。一直有个说法:中国人是在不断涌现的问题食品和食品安全事故中,逐步完成了化学启蒙的。比如,通过水产品认识了甲醛,通过奶粉认识了三聚氢铵,通过雪白的银耳认识了二氧化硫。糖精钠这种可能存在致癌性的合成甜味剂,现在通过“糖精枣”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不知还有多少有安全隐患的化学添加剂在我们的食品中潜伏?

以往,每次问题食品被曝光,都会给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带来沉重打击,甚至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不过,此次“糖精枣”的暴露却并未让人感到太过担心,反倒生出几分欣慰。我注意到媒体报道中的一些细节:9月1日凌晨,海口市琼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警方突击检查了海口市的一家水果批发市场,查获封存了一辆货车上的3.3吨疑似问题青枣。检测结果显示,现场抽取的青枣每公斤分别含糖精钠0.3克和0.1克,为“糖精枣”。也就是说,“糖精枣”遭查不是出了安全事故后的“马后炮”,而是监管部门主动出击、关口前移,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食品,避免了数吨“糖精枣”戕害消费者。监管部门尽到了职责、守住了防线,消费者就放心多了。

毋庸讳言,此前一些问题食品的暴露,有不少都有几分“偶然因素”。有的是消费者上当受骗后发现的,比如温州市民郑女士在农贸市场购买了3只大虾,回家后发现大虾体内竟然被注射了不明胶状物,于是才让“注胶虾”浮出水面。有的,则是有良知的业内人士愤而爆料,才让行业潜规则大白于天下。例如,西安莲湖区政协委员冯尔晖等多位从事馒头加工业人士爆料:部分生产馒头的作坊为了多赢利,不但在馒头中掺添加剂,提高馒头的“漂亮”外观、筋度,还将敌敌畏等有毒的物质加入其中,增加馒头的鲜味及口感。类似事例多了,消费者难免会心生疑问:如果问题总是靠消费者发现、业内人士爆料、媒体曝光,监管部门所起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监管不到位的食品市场无异于“裸奔”,难免会泥沙俱下、问题频发。

海口市食药监部门最值得赞赏的地方,不是及时发现了“糖精枣”,而是他们恪尽职守、守土有责的工作作风。相对于具体的、单个的食品安全事件,监管能否发挥作用更需要审视和关注。监管不给力,老百姓便难以吃得放心。只有监管部门真正负起责任来,强化日常监管和源头把控,食品安全才有保障,消费者才能有信心。

先尝鲜推荐放心产品:

冰糖枣

云南冰糖枣 300g  23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