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食品安全犯罪案例曝光 毒牛肉毒羊肉高达百万吨
昨日,省公安厅公布打击危害食品安全事件犯罪案例,涉及毒牛肉、毒羊肉、假酒、假蜂蜜、染色辣椒面等。省公安厅希望通过公布这些案例,让市民知道身边存在哪些危害健康的食品,并鼓励市民进行举报,让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成为“过街老鼠”。
一、毒牛肉
牛肉加明矾等 制成问题肉130吨
【案发】2012年3月,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长乐坊派出所根据举报,捣毁了灞桥区黄坡村一非法制作、销售添加有毒化学药品的肉制品“黑窝点”,查获“毒牛肉”等问题肉品3750余公斤、加工所用的有毒化学药品粉洗盐、亚硝酸钠、明矾等添加剂7种400余公斤,抓获马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
【经查】从2010年7月到2012年3月,犯罪嫌疑人在黄坡村租住民房加工牛肉及牛肚等,计130吨。经检验,其加工的肉制品亚硝酸盐超过国家标准,为不合格产品,案值1000余万元。
双氧水加工牛肉 4个月获利64万
【案发】2012年5月18日,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红旗派出所民警发现,三殿村一民房内有一非法加工牛肉制品的“黑作坊”。当场查获各类牛肉制品约3400余公斤及用于加工牛肉用的双氧水和工业亚硝酸钠(工业用盐)等,抓获来自河南许昌的犯罪嫌疑人郭某。
【经查】郭某自2012年1月以来,在未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在三殿村租用的民房内用双氧水和工业亚硝酸钠加工有害的牛肉制品并销售,案值约64万元。
二、毒羊肉
羊肉被掉包 事主父亲中毒亡
【案发】2012年7月6日,凤翔县卢某不慎驾车撞死一只羊羔,他将死羊交由屠宰户郝某宰杀,当晚邀请十余人在烤羊肉的韩某处食用,后又将剩余羊肉寄存在韩某处。7月7日晚,卢某将部分羊肉带回家给父亲吃,当晚12时左右,有六人不同程度有中毒现象,其中卢某父亲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系农药中毒死亡。
【经查】犯罪嫌疑人郝某常年非法宰杀猪羊,2012年7月2日,郝某从村民王某处收购死羔羊一只,宰杀后发现肉色发黑、农药气味很大,于7月5日卖给烤羊肉的韩某,韩某又在给卢某烤肉时进行了调包,致使食用羊肉的十余人中毒。
三、注水肉
定点屠宰场流出注水肉兽医站动检员乱盖检疫章
【案发】2013年春节前,省商务厅、省安监局等部门在西安市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检查时,发现有一批不合格生猪肉来自三原县渠岸镇生猪定点屠宰场。
【经查】自2012年12月以来,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指使其侄子王某和纪某将在自家注过水和不明药物的生猪,运往张某的定点屠宰场屠宰后,再送到西安批发销售。张某以每头生猪抽取部分内脏为条件,给王某某提供屠宰设备和场所,让其自行屠宰。三原县独李镇兽医站动检员罗某未经检验,给生猪加盖检疫印章,使该批猪肉流入市场。涉案注水生猪200余头,涉案价值50余万元。
四、假点心
租赁民房造出“德懋恭”
【案发】2013年1月17日凌晨1时许,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会同质监部门,查获了位于灞桥区新筑街办半坡村3组以山西省夏县人李某为首的制造销售假冒“德懋恭”水晶饼的窝点,现场缴获假冒“德懋恭”水晶饼成品282箱及制假设备12台和包装材料4000套。警方还在许家庄村查获以山西省夏县人于某为首的生产假冒“德懋恭”水晶饼的一个窝点,查获用于生产制假设备8台,包装材料3200余套,假冒“德懋恭”水晶饼成品170箱,涉案价值7万元。
五、假辣椒
靠染色让劣质辣椒面更鲜艳
【案发】2012年5月下旬,乾县公安局在马连镇马连村村民胡某家中,查获制作假劣辣椒面的染色用的塑料桶、装有工业用碱的编织袋等非法生产加工假劣辣椒面的工具等,并相继抓获了6名犯罪嫌疑人。
【经查】2011年年初,两名犯罪嫌疑人合伙建成生产假劣辣椒面加工厂。同年三四月份,又雇人先后生产假劣辣椒面100余吨,通过其他嫌疑人销往外省。
六、假蜂蜜
白糖+白矾+水=“蜂蜜”
【案发】2013年1月28日晚,乾县公安局民警巡逻时发现一辆形迹可疑的农用三轮车,现场查获假冒蜂蜜12桶共计1500余公斤,并抓获李某、陈某、李某某三名犯罪嫌疑人。
【经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和陈某从2012年1月和2013年1月两次在乾县梁村镇南门旅社内用白糖、食用白矾加水制造假冒蜂蜜84桶(每桶125-130公斤),其中72桶假蜂蜜以每公斤8元的价格卖给乾县大市场李某。
七、假饮料
河南假“脉动”销往陕西被查
【案发】2013年3月13日,淳化县公安局刑警在工作中发现,石桥镇西洛坊村村民强某驾驶的集装箱式货车内装有大量假脉动饮料。犯罪嫌疑人强某交代,车内假脉动饮料是其从西安国亨市场河北人王某处购进。
【经查】该批假脉动饮料是河南籍犯罪嫌疑人席某由河南发货到西安,办案民警于3月30日在河南郑州市将席某抓获。
八、假食醋
冰醋酸兑出食用醋年获利200万元
【案发】2012年4月1日,岐山县公安局查处了岐山县“辣子张”食品厂的生产场所和西安销售场所,查获勾兑食用假醋的原材料冰醋酸、焦糖色、调味液等原料数件,已生产的成品包装假醋11个品种1761箱,共计价值68000余元,勾兑好的散装假醋约15吨,当场抓获刘某等9人。
【经查】青化镇“辣子张”食品厂自2009年至今,用冰醋酸非法勾兑食醋,每年非法获利200余万元。目前该案主犯被刑拘,已进入起诉审判阶段。
九、假名酒
民房内“造”出茅台五粮液
【案发】2013年2月,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一举摧毁了在榆阳区王家楼村一居民房内销售假冒名牌酒的制假黑窝点,抓获正在粘贴假冒防伪商标的犯罪嫌疑人辛某和吴某,当场查扣了国窖1573、五粮液、茅台等5个品种的高档假冒伪劣名酒2265瓶,涉案价值330万元。
【经查】犯罪嫌疑人辛某、吴某从2012年7月份开始,分8次从北京、兰州等地大量购买国窖1573、五粮液、茅台等多个品种的假冒伪劣白酒在榆林市区销售。1斤十几元的散装白酒,经过“精心包装”变身高档白酒,担心被喝出来,他们还会买少量正品高档白酒,给每瓶假酒中添加一两滴以提高“品位”。